本届深圳钟表展透露了哪些行业信号?

一个月前,全球第三大钟表展——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第28届展览在深圳会展中心顺利落下帷幕,本届表展透露了哪些行业信号?《钟表行业观察》带您一起回顾。

记得在上个月初,接到展会主办方预定航班行程的电话时,工作人员在电话中提到了“节省成本”这一描述,在笔者印象中,近几年展会参与下来,这种描述还是第一次听到。

从展会场地布局的变化说起

本届表展场地布局与往年相比,产生了比较大的直观变化。穿过会展中心检票口,就到了二楼会场入口处的平台,从平台边坐电梯下到一楼才算是到了展览区域。每年参展都会先站在这个平台眺望整个会场,今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场地明显更开阔了,不是因为展览场地有所增加,而是因为各品牌展厅间增加了很多公共休息区,公共空间也用很多绿植做了点缀。整体感觉更舒服,逛累了也可以坐下休息,似乎更人性化了。但在核心展馆1号馆的众多展位中,还出现了一家面积不小的咖啡厅,这对于往年寸土寸金的会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很显然,今年参会的企业大幅减少了。

参展商的巨大变化

本届展会参展商的变化有三大特点。首先,最直观的是参展商数量明显减少。据展会组委会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展会共有近400品牌参展,而去年同期的参展品牌数为近600个,一年之间,参展品牌足足减少了三成。这一年多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今年各参展商的展位设计也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装修风格更加简化。不是因为今年展台设计流行简约风格,而是因为各参展商在支出上的控制,使得今年的展台设计不约而同地展现出简约风格,形成了这股潮流。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本届表展各品牌展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前几年参加深圳钟表展,每一年都有相同的感触,那就是整个1号馆走下来,各手表品牌展厅里密密麻麻摆满了各式货品,而不同品牌之间的产品设计却惊人的相似。如果移除手表盘面上的Logo,也许除了品牌自己的人,没几个人分得清到底是谁跟谁的产品。

今年则大不一样,在简洁的展台里,产品展示量相比往年大幅度减少,各家都把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表款做了重点呈现。较少的产品结合简约的展台设计,相比往年近似“旺市地摊”的既视感,格调居然意外地得到大幅升华,高雅、精致的感觉油然而生。

再细看表款,可以感受到各品牌都在努力地去繁化简,强化自身的核心设计元素,把往年开发的自身独有的设计风格统一起来。在这个基础之上,制造工艺和细节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短短一年之间,各参展商的产品似乎被升级了。

思想与数据在高峰论坛上交汇

在展会前举办的“第15届中国钟表高峰论坛”上,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汪敏燕副司长给出了国家统计局统计关于2016年中国钟表市场的一系列数据,2016年我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406.54亿元,同比增长6.03%。另一方面,全年实现利润21.28亿元,同比下降10.98%;2016年钟表全行业实现出口额53亿美元,同比下降7.5%,实现进口额31亿美元,同比下降10.3%。从这些数字当中可以看出,过去一年对于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

导致这种艰难有多种因素,但笔者认为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智能穿戴市场对传统钟表的直接冲击,由于国产手表的价位区间与智能手表价位区间重叠度较大,受影响最直接。同样价位区间的瑞士钟表品牌也未能幸免,这点从Swatch集团下相应品牌的销售数据和瑞士官方发布的相应价位的手表出口数据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在高峰论坛上,不同专家就手表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一直钟情于传统钟表的钟表文化专家白映泽分享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我曾经对机械表不会被数字表取代这个想法很坚定,但前不久某品牌给我一块智能手表,并告诉我如何使用,当时我就产生一种很奇怪的想法——我很想佩戴这块手表。佩戴上这款手表几天之后,我很希望一直用这款手表监测自己的健康,但出于工作原因,我必须得佩戴一款机械表。难道自己要两只手各带一支机械表和一支智能表吗?当我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让我自己感到十分惊讶!”

而另一位全球知名的资深钟表收藏家张澍生先生则始终坚定地坚持自己的观点:“首先钟表传承一定是指传承传统的瑞士制表技术,而创新则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入中国自己的元素,而不是创新之后变成了别的东西。” 张澍生先生进一步举例:“超短裙做的再好,不可能在正装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它们根本不是同样的东西”。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2013年4月就在新浪博客发表的《伟大时代下钟表行业的变革——钟表行业的未来》一文中剖析了行业未来发展路径和其必然性(新浪微博:深山夜听雨),这里不多赘述。

显然,智能手表不是为了与传统手表竞争而产生的,它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关于智能表,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它了解自己的健康,将来会发现,它还可以物联,在进一步,大家最终将感受到,智能表的未来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它将更具实用价值、更温情,将把我们与我们的生活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表制造商意识到这一趋势,并希望能在这个市场中抢得先机。7月11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推出品牌第一款智能手表Tambour Horizon,售价最低近17000人民币。国家本月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已将AI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AI时代的到来,这种趋势只会加速。

据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相较2015年增长18.4%,287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有4成来自智能手表。而据ID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2470万块,同比增长17.9%,而且增量主要来源于智能手表。IDC预测今年全球智能手表发货量将达到7140万只,到2021年,将增长到可怕的1.61亿只。

对于传统手表制造商来说,艰难的日子还远未结束,不仅是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今年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明年的情况也充满不确定性。当下市场变了,消费升级在提速,产业转型的步伐正在迈进。国内钟表生产制造企业无不饱尝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有些企业选择在这条道路上抢着走,也有企业显然处于被推着走的状态,可想而知,结果的差异必将是巨大的。

展会内容多元化

今年展会亮点之一是国际味更浓了,其中收益最大的要算“瑞士ACHI独立制表人协会”。一方面,与往年只有部分制表人参展不同,今年“瑞士ACHI独立制表人协会”通过整体亮相的形式参与本届表展,不仅整体展位面积扩大了很多,而且展位的位置也从原来1号馆靠近边缘的地方,前移到展会入口电梯旁的不远处。另一方面,“瑞士ACHI独立制表人协会”赚足了各大媒体的眼球,众多媒体纷纷到该展位采访,甚至有些媒体把“瑞士ACHI独立制表人协会”本次参会的情况作为对本次表展的主要内容来报道。

除此之外,瑞士伯尔尼政府也组织了一批高精尖的零配件制造企业来深圳参展,这些企业带来了最新技术,有利于推动国内钟表制造业升级。“法国钟表与微技术协会”则是第三次组织最能体现和诠释法兰西浪漫情怀的法国手表品牌参加本次表展。另外,香港展团在本届展览现场也做了集中呈现。

本届展会紧随时代步伐,在1号馆引入了网红直播,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成为展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样在本次展会1号馆现场,深圳商报旗下读创客户端将携手深圳钟表展合作举办了一场涂鸦大赛。

创新之都的钟表创业精神

深圳,是中国的创新之城。深圳钟表展,成为深圳钟表业持续创新的主场。展现了行业高层立足深圳,放眼全局的胸怀。正是在这种高瞻远瞩下,行业发展模式得到有效创新,通过“钟表展”、“钟表高峰论坛”、“合·智”智能穿戴、“创新设计大赛” 、“品牌创新大赛”、在国际范围内为行业交流牵线搭桥、举办行业跨界交流等一系列形式,“中国—钟表文化周”的概念越来越具内涵。通过从“工业、商业、媒体”三个维度来进行概括,“钟表产业”得到重新定义,为推动行业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虽然今年年参展商总量同比下滑较大,但今年参展的初创企业明显增加近30%,体现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年轻的创业家对未来依然充满了梦想,正是由于他们的行动,不断推动着创新之城不断向前迈进。

正如在第十五届《中国钟表高峰论坛》上主持人所说:“一个品牌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累积,一榫一卯,一砖一瓦,一刻一钟,其经历反复、繁琐、隐忍与创新。2017年,充满挑战和机遇。在这个创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匠心精神,在追求科技发展的同时,全球钟表业需要更多的交流活动,通过合作获得双赢。既传承精艺制造精神,也创新融合科技。”

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时间,证明一切!”

关于 Jaycee

发表回复